7月15日,鄆城縣經濟開發區山東昌松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趕制訂單,廠房內一臺臺嶄新的礦用運輸車、扒渣機等設備整裝待發,即將發往全國各地。誰能想到,這家如今年產2000臺礦山設備、手握21項專利、產品遠銷中亞、東南亞的企業,7年前還只是個生產機械零配件的“小作坊”。
“沒有鄆城的‘營商沃土’,就沒有今天的昌松機械。”公司董事長石昌景的話語里滿是感慨。2024年,隨著訂單激增,原有5000平方米的廠房難以滿足發展需求,企業擴產迫在眉睫。鄆城縣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薛廣杰得知情況后,協助企業找到一處擁有10000平方米廠房和4000平方米倉庫的新廠區,使企業在今年3月順利投產運營,產能直接提升至原來的3倍。
公司副總經理田磊介紹,去年10月,鄆城縣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郭國建帶隊赴鄂爾多斯開展推介活動,幫企業敲開了新市場的大門,正是那次活動,公司與陽都防爆達成了合作,拓展了內蒙古自治區的業務。
在山東昌松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的發展道路上,政府的幫扶無處不在。去年3月,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廣兵率隊赴山東科技大學開展“名校人才直通車”活動,又為企業招來設計和研發骨干,解決了技術人才短缺的難題。
如今,公司投資5281萬元的二期項目正加速推進。“從立項到審批,都是開發區工作人員全程幫辦代辦相關手續,支持力度好比親人!”田磊說,縣工信局工作人員經常上門解讀技改政策,“手把手”輔導申報技改項目;縣科技局工作人員也常常送來zui新科創政策,企業獲評國家 級高 新技術企業、參加全國創新創業大賽,每一步都有專人陪跑。
為幫企業拓展市場,鄆城縣經濟開發區推行網格化管理,今年已走訪企業600余家。針對在建項目,構建“1+1+1”專班體系,由黨工委班子成員牽頭、中層干部協調、業務骨干跟進,提供全周期服務。創新“政府+商會+企業”協同模式,深化與鄂爾多斯齊魯商會合作,推動市場從內蒙古延伸至西藏、安徽,產業從礦山機械拓展到酒類包裝。
今年上半年,鄆城縣出臺了“助企發展二十項實事”,涵蓋政企對接、訂單拓展、降本增效等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從為企業找場地、招人才,到幫企業拓市場、搞技改,鄆城縣以“親商、安商、富商、清商”的實際行動,孕育出更多的“昌松機械”拔節生長。
記者 孫濤 通訊員 崔如坤 李牧
上一條:山東昌松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亮相新疆國際礦業與裝備博覽會 | 下一條:山東昌松工程機械受邀參加第二屆爆炸安全與先進爆破技術國際學術論壇 |